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2014年4月3日至4月5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开展《中原文化历史探寻》综合课程的学习。
《中原文化历史探寻》综合课程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思品、美术等多个学科,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拓展,以河南安阳地区为文化载体,使得学生在对“殷商文化”甲骨文字的寻源、对人文地理特色的探究、对历史文化沿革的梳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思考感悟等方面,获得更为系统、深入的学习。
该课程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校内学习、明确任务阶段;实地考察、学习探究阶段;交流总结、成果展示阶段。该课程依据安阳地区的区域划分为文字情,殷墟史,民族魂,青铜艺4个不同的学习主题。前期,学校进行了深度策划,各个学科负责人深度挖掘课内知识,延伸实践任务,并进行了专门的说明会,并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指导,明确了实地考察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地理教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山区的综合发展和太行山区经验证据,历史老师分析了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青铜器”与“甲骨文”内容,语文教师则强调了汉字造字方法、汉字结构特点等知识,美术老师普及了器物的设计及装饰风格。在实地考察学习的第二阶段,经纶学子展现出了较为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太行山百里长廊,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在红旗渠他们感叹先人伟业,体会艰苦奋斗精神,优秀的先锋团队在这里吸纳了新团员;在文字博物馆,他们重温甲骨文字的创造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在殷墟,他们访古墓,寻经典,查文物,析地形,感受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安阳行之后,经纶学子着手筹备第三阶段的学习,即通过交流讲堂、课堂深化及拓展、课程总结、文集出版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和反思。
《文化历史探寻》综合课程是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开发的“远足体验”精品课程之一。学校坚持引领学生在远足的旅程中融入自然和社会,观察生活,感悟文化,思考人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成长。
全体初一学生在文字博物馆前合影
学生认真听取讲解
学生认真观察,收集学习素材
青年洞感悟红旗渠精神